◎ 雷
靁
〈名〉
(1) (象形。甲骨文,中間象閃電,圓圈和小點表示雷聲。整個字形象雷聲和閃電相伴而作。小篆變成了會意字,從雨,下象雷聲相連之形,表示打雷下雨。本義:云層放電時發出的巨響)
(2) 同本義 [thunder]
靁,陰陽薄動,靁雨生物者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陰陽合為雷。——《春秋·玄命苞》
雷者,陰中之陽也。——《白虎通》
仲春,雷乃發聲,仲秋,雷始收聲。——《禮記·月令》
雷以動之,風以散之,雨以潤之。——《易·說卦》
陰陽相薄為雷。——《淮南子·墜形》
天下應之如雷霆。——《荀子·儒效》
如雷如霆,徐方震驚。——《詩·大雅·常武》
峭壁呀呀虎擘口,惡灘洶洶雷出吼。——楊萬里《檄風伯》
(3) 又如:雷火(因雷擊所起的火);雷光(閃電的光茫);雷吼(形容響聲大如雷鳴);雷氣(雄壯的氣概);雷奮(如雷霆的振動);雷干(氣候天氣苦熱);雷謗(比喻猛烈毀謗);雷馳(形容快如雷電閃擊);雷騰云奔(如雷電風云般的奔騰)
(4) 劇響,巨大聲響 [roll of thunder]。
雷霆乍起——唐· 杜牧《阿房宮賦》
(5) 軍事上用的爆炸武器 [mine]。如:地雷、水雷、魚雷
(6) 通“罍”。古酒器名 [wine vessel]
君于是造立禮器…雷、洗、觴、觚。——《隸釋·漢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》
(7) 姓
◎ 雷
〈動〉
(1) 打雷 [produce thunder]
故雷則掩耳。——《呂氏春秋·貴生》
無冬雷,地冬霆。——《管子·七臣七主》
(2) 通“擂”,敲擊 [knock]
雷鼓大震。——《資治通鑒》
◎ 雷
〈動〉
(1) 敲擊。通“擂” [strike]。如:官家出游雷大鼓
(2) 另見